Persona人物誌是什麼?人物誌模板、範本,4步驟教你Persona分析
Polly
28 min read
2024-10-24更新
# 行銷Marketing
Persona人物誌是什麼?本文帶給你3個人物誌模板與實作範本,完整4步驟教你Persona分析怎麼做,以及告訴你Persona行銷怎麼配合。
3分鐘認識Persona│掌握4大好處與時機,讓你更貼近消費者
先前Welly曾經介紹過STP分析的概念,其中將市場區隔開,並個別為它們貼上標籤是首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現在試想每個被分開且具有相似性的市場都是一個個體,我們進一步賦予他們更詳細的生活經歷描述、個性、價值觀等等資訊之後有了更具體的輪廓。現在是否覺得更親近這個人,或是說這些目標受眾了呢?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Persona人物誌。
(一)Persona是什麼?應該要包含什麼資訊?
Persona中文又稱「人物誌」,也有許多其他不同翻譯像是用戶畫像、用戶模型等,這幾個用法指涉的都是企業策略規劃上描繪目標客群輪廓的手法。要留意的是心理學比喻人在不同社交場合會有不同形象展現,所謂「Persona人格面具」一詞的用法與「Persona人物誌」含意完全不同,應避免混淆兩者。
在這裡的人物誌Persona意思為企業規劃各種策略(主要為行銷方面)時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一個不完全真實存在、部分為虛擬人物的個體代稱,主要藉由背景知識堆疊、生平故事撰寫、性格喜好臨摹等方式進一步詳細描述目標客群體的相關資訊。和傳統顧客分群比起來,更注重用戶與產品的互動,能夠更好的協助優化使用者體驗。
一般Persona的撰寫會包含以下9項資訊:
- 常見姓名(Name)&代表性照片(Portrait Image):
首先,像是真實人物存在般先為你的Persona取一個平易近人的名字,以及選擇符合形象、具代表性的照片。
「我們的目標受眾叫作樂樂;最能代表她的是日常生活出遊照。」
- 統計分類(Demographics):
最基礎的個人資訊,像是性別、居住地、年齡區間,以及收入範圍。
「居住在台北,20-25歲女性,年收入大約在35-40萬左右。」
- 人物識別(Identifiers):
較明顯的性格特徵或偏好,也可以使用Hashtag強調個性中的重點。
「生性樂觀、外向活潑、喜愛社交及分享生活、看到打折的東西有時會衝動購物,也會追求精緻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儀式感。」
- 背景故事(Background):
為人物撰寫生平故事或是描述一天的日常,進一步加強與這群受眾間的親密感。
「樂樂是剛出社會的23歲新鮮人,為家中的獨生女因此備受寵愛,現在在外商企業擔任行銷專員不到一年......」
- 目標設定(Goals):
此階段可以藉由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完成的事情,是否有主要和次要的分別?
「每天都希望可以美美的去上班,不僅會讓自己心情好,有了自信心工作效率也up!一直在尋找一款上班出遊都適合的化妝產品套組。」
- 面臨挑戰(Challenges):
在欲達到上述目標時,可能會遇上的困難是什麼?
「網路資訊雜亂,好難找到一套適合我的化妝品!而且還是想要試用比較準確。」
- 常見疑慮(Common Objections):
在做購買決策或是要購買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萬一這個化妝品不適合我怎麼辦?要如何取得試用包?」
- 提供協助(How we help):
產品或服務可以為我們的人物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或是解決方案?
「我們的化妝品不管是上班淡妝或是出遊較濃的妝都適用,也提供消費者試用包。」
- 實際引言(Quotes):
蒐集資料的過程中,與使用者訪談時聽到什麼樣的關鍵語句,讓Persona更完整且更具有根據性,讓團隊進一步了解受眾。
「樂樂曾說:『想找一個高CP值的化妝品套組!』」
(二)建立人物誌的4大好處
- 真正知悉消費者所想:
相較於較傳統的貼標方式,我們能夠藉Persona分析的資訊更了解使用者在選擇相關產品時的想法,對於產品或服務抱有什麼樣的期待?我們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如何做調整以貼近他們的需求?以及思考何種情境下人物會需要這樣的產品或服務。
- 以消費者為中心聚焦:
在行銷的領域裡,有時會流於以產品或服務配合趨勢,偏離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所以失焦。如此一來便會重回過往,想要採取瞄準整個「市場」而非「目標受眾」的溝通方式,也可能因熱潮退去失去原有的潛在客群。善用Persona有效讓團隊重新反思並聚焦:「我們的使 用者真正的目標及需求是什麼?」
- 時間與預算成本降低:
Persona若是完整,前期的調研及整理雖然花費時間較長,但後續的各部門策略因為足夠了解使用者痛點且知悉是與哪些族群溝通,研擬時間將會大幅降低並迅速推進;而在溝通渠道及素材的選擇也能精準對焦,毋須將珍貴的預算花費在錯的族群或是管道上。
- 團隊作業的效率提升:
為客群特性貼標的解讀可能分成很多種,部門間想了解的方向可能也非常不同。行銷部門想知道客群最常使用互動平台以及他們會喜歡的廣告形式或圖文;業務部門要了解客戶是否為主要的購買決策人或是銷售流程長短接受程度;然而客戶成功部門好奇的是這個族群喜歡我們產品或服務的什麼特性和持續選用的契機。
有了Persona,等於對於目標受眾有了一致理解,協作方面可以更迅速應用人物需求,在討論時以此為根據更有效率地做出決策。
(三)運用人物誌的4個時機
- 開啟新專案的會議時:
在啟動一個新的產品或服務專案時建立Persona是最常見的場景應用。前期可以快速聚焦描述目標受眾,藉此試想未來產品解決客群問題或滿足客群需求的情境,這時的Persona人物誌是一個初期、尚未經過產品或服務上市的預測狀態。一項專案或產品通常應具備1到3個Persona,依產品或服務複雜程度及企業資源多寡Persona數量向上增加,超過4個以上也是可能發生的情境。
- 定期檢視用戶變化時:
Persona並非一成不變,隨 著專案推進,目標受眾的輪廓也隨之變化,需隨時檢視轉變調整細節,並與最初會議中所製作的Persona對比。改變的因素可能包含原先預設的人物與實際執行有所出入、產品本身或服務受限於條件而無法從特定方向滿足受眾,或是商業模式在配合上遇到難處等,定期與初代Persona比較,看看是否在對的道路上行進,又或是什麼因素需要更動人物誌,以便定期梳理整體脈絡,釐清進程和定位。
- 規劃長期顧客歷程時:
可能有些產品或服務的顧客旅程較長,像是內容或知識型產品便是其中一類,這時的目標受眾會有一個相較之下固定的成長曲線,目標與需求隨著學習階段更深入,可以輔助產品或服務的策畫。舉例來說:剛開始學習Photoshop軟體的入門新手最需要的是從如何下載軟體、認識功能開始;隨著逐漸熟悉基本功能,中間階段則可能需要稍微進一步的功能學習或是快捷鍵的使用;而最後則會需要講師引導實作成品練習的進階運用。藉著這些目標轉變,描繪出階段性Persona,因應不同需求推出難易程度不同的產品或服務。
- 部門協作統一標準時:
不論是部門間要開一場新專案會議或是例行會議,Persona能夠有效聚焦正在溝通的受眾,隨著最初的Persona產出,各部門可以將更多面向且有助益的資訊添加上去,不僅統一了企業內對受眾的認知,也可能幫助其他部門發現未知的盲點。在此階段的資訊應經過各部門內部的討論呈現最精華且最需要的內容,以此有效率地描繪出人物誌樣貌。
Persona行銷兩者怎麼配 合?用對方法鎖定更精準目標客群
既然前面也曾提及Persona能夠更好地協助提升行銷成效,那兩者是怎麼配合的呢?又有什麼應該注意的地方呢?接下來從顧客分群歷史、User persona與Buyer persona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執行Persona Research等Persona與行銷面向相關的資訊一起介紹給你!
(一)客群分析:從身分區隔演變為Persona建立
擬定行銷策略時,一般針對顧客的分群常運用3種方式,依照輪廓由模糊到清晰分別為:
- 顧客基本身分區隔:
依照最表層的統計條件作區分,像是「男生」、「26到30歲」、「台北人」,此類條件在策略上能夠做的太廣泛無法深化,是以都想收攏的方式做行銷。自然無法產出優質且針對痛點的內容打動目標受眾。
- 同類客群貼標分析:
許多付費廣告因應隱私權的限制,系統內建最多能做到的就是為族群貼標,像是身分為「學生」;興趣為「服飾與流行」;行為「曾經瀏覽某粉絲專頁」等。相較以統計分類的族群雖然稍稍接近一些,但光是「曾經瀏覽過某服飾品牌粉絲頁,興趣為服飾與流行的女學生」的資訊好像還是稍顯不太足夠,因此才需要Persona的建立。
- 人物誌的輪廓描繪:
相較基本身分特徵與貼標分類,Persona可能會有與實際使用者訪談的資訊也更具細節。在描繪過程中,就好像真的認識其中人物,也更能預期他的反應及回饋,針對他想要或需要的方向提供產品或服務。